意大利設計新景觀 eco arts media

【可持續藝術率先睇】從米蘭搬到香港的設計展:講述生命相依的可持續故事

從意大利米蘭搬到香港知專設計學院 HKDI Gallery,「意大利:設計新景觀」巡展集結了一百位35歲以下的意大利年輕設計師的作品,展覽概述一個多元而可行的社會模式。回應1972年於紐約現代藝術館 (MOMA) 展出的意大利設計群展,展示現今設計師如何應對當下全球各地所面臨的挑戰,探索了設計的多樣可行性,入選作品表達了人類作為生命網絡中的一環,和其他物種,地理、生物和科技等因素緊密相扣

是次展覽的設計師透過創新、嶄新的藝術方式,將生命相互依存的概念以更為具象的方式展開敘述。策展人 Angela Rui 將入選展品重組並歸納為三種設計價值:社經資源循環的「系統的」(systemetic)、人與非人相處的「關係的」(relational)、各語境下可持續轉型的「再生的」(regenerative)。

米蘭 香港設計展 eco arts media

「系統設計」以分析事件之間的因果和追溯關係為核心,旨在以最少的干預來理解、預防和影響這些事件。展示的設計項目將這一理念應用到日常生活中,涵蓋能源效益和資源生命週期延長等方面,從個體到整體基建、物料、能源和技術的流動,都追求改進和可持續循環發展。

一入展館便印入眼簾的巨大掛氈《鑽石模型》,由意大利人設計、中國農村婦女製造,在浙江省擺上10天後被運回西方國家販售。這引發消費者思考:跨國分工鏈下,一些商品的背後,有哪些勞動力被隱去不見?

「關聯設計」強調設計作為社會實踐的角色。展示的項目致力於促進社群形成、互相合作和人類與其他物種的共存。這些集體實踐提供了替代性方案,以實現社會功能。展覽提供了「玩」、「讀」和「睇」的空間,鼓勵觀眾互動和交流。

米蘭 香港設計展 eco arts media

展品中,一個手機App格外引人注目。此款App《Alta Quanto:為災害作準備》以威尼斯低窪水鄉為例,以視覺化方式讓用戶更直觀地感受海平面上升的影響,不止於照片上的融化冰川,進而提高公眾對大洪水的警覺。

「再生設計」在考慮人工建設對環境和生產的正面和再生效益的情況下,集中展示了情境設計項目,旨在理解現實情況、行動主義形式以及應對極端氣候的策略。同時,還展示了包括嶄新材料和生物物料在內的資料庫,提出替代性的發展模式,將設計作為推動生態轉變的實踐。

米蘭 香港設計展 eco arts media

可持續物料的探勘也是這次展覽的重要角色。在「物料圖書館」專櫃中,展示了環境友善的材料樣本,例如藻瓷、礫石、果仁木和回收紙;《趨合》展示了一雙使用混合栽培生物物料(bio-based materials)製造的鞋子,且該生產模式適用於本地和全球市場;展品《食菌母》甚至將以工業廚餘提煉培植的益生元酵母帶到了餐桌上……這些創新的原材料直指過度開採和環境污染的問題。

展覽的最後部分專注於循環經濟,反思供應和棄置問題,設計出具有復元和平等性的資源代謝系統,實現資源的恢復、更新和再生。這些設計既滿足社會需求,又保護自然環境的完整性。

展覽信息:

【意大利:設計新景觀】

日期:2024年1月19日至5月19日(逢周二休館)

時間:早上10:00至晚上8:00

地點:新界將軍澳調景嶺路3號香港知專設計學院HKDI Gallery

Reference:

吳騫桐. (2024)意大利100種設計發聲 – 20240126 – culture & leisure (2024) 明報 Our Lifestyle. Available at: https://shorturl.at/xAHY7 (Accessed: 18 March 2024). 

張岩. (2024) HKDI Gallery呈獻2024年旗艦設計展覽:《馬岩松:流動的大地》及《意大利:設計新景觀》 – 20240125 – 文匯報. Available at: https://shorturl.at/ahnE0 (Accessed: 18 March 2024). 

HKDI Gallery (no date)  HKDI Gallery  |  香港知專設計學院. Available at: https://shorturl.at/fjuN2 (Accessed: 18 March 2024). 


Written by Haylee. KV created by Kara.